曾經有家長詢問「我嘅小朋友吾鐘意睇書,睇兩下就會走,可以點做?」語言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都會使用不同的繪本,那語言治療師是如何吸引學生呢?
其實人聲是關鍵喔!
對於0~2歲的幼兒來說,由於他們尚未理解「書」的概念,加上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用口腔探索世界的時期,啃咬、撕扯書本是正常現象,並非排斥閱讀,而是認識新事物的自然過程。這個年齡層的幼兒專注力極為短暫,通常僅能維持1~2分鐘,因此在共讀時會頻繁分心、轉移注意力,共讀時分心是很正常的。隨著成長,2~3歲幼兒的專注力可提升至3~8分鐘,開始能理解簡單情節,會主動指認圖畫、模仿動作或要求重複閱讀。
因此建議家長選擇互動性強的繪本,配合「媽媽語」(高音調、慢節奏的說話方式)和生動的聲音變化,通過問答互動和肢體動作來延長專注時間。建立固定的親子共讀時段也很重要。研究顯示,吸引嬰幼兒的並非繪本內容本身,而是父母的聲音表情和互動方式。愉快的共讀體驗不僅能促進語言發展,更能強化親子情感,讓孩子期待閱讀時光,親子共讀應注重互動質量而非時長,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自然培養閱讀興趣。
提升專注力的小工具!
今日介紹一個提升專注力的小工具--不同大小的「放大鏡」
家長可以邀請孩子一同製作及裝飾,放大鏡中間的鏡面部分可以吸引孩子去觀察,使用放大鏡一同探索書本的內容,大的放大鏡可以觀察整體人物行為,而小的放大鏡可以協助孩子觀察細小的事物。使用放大鏡用尋寶的形式在書中移動,能使孩子更加專注~
另外也可以使用一張A4紙,在中間畫一個放大鏡,但不剪下來喔~只剪走放大鏡的鏡面部分,大範圍的遮蓋,能使專注力相對較弱的孩子更加專注在一個位置~不被書中的其他部分所吸引,專注力更加高!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,需要加上家長不同聲音的演繹,越誇張越能吸引孩子喔~例如:「嘩!睇下係咩黎嘅?係小貓呀!」又或者「嗯?小貓去左邊到呀?我地一齊搵下啦!嘩!搵到啦你好叻呀~」